Thursday, March 08, 2012

丹頓之死



Danton’s Tot, von George Büchner
In Berliner Ensemble
Inszenierung: Claus Peymann
Mitarbeit Regie, Dramaturgie: Jutta Ferbers
Bühne: Karl-Ernst Herrmann
Kostüme: Mads Dinesen, Wicke Naujoks, Julia Schweizer
Mitarbeit Bühne: Wicke Naujoks
Licht: Karl-Ernst Herrmann, Ulrich Eh
Musikalische Leitung: Martin Klingeberg
第一次到布烈希特的Berliner Ensemble心中確實是有一點微妙的雖然今天是演George Büchner的劇。實在很想看他們演三便士歌劇或是Happy End這幾齣20年代Kurt WeillBrecht合作的那些經典名劇。
今天演出的丹頓之死其實我沒看過,也不清楚劇情,所以全場德文其實有時看得滿吃力的;不過這讓我不知為何在演出中突然深刻感受到戲劇語言不是日常語言這個論點。不過基本上政治劇本來就不是我喜歡的主題,所以後來我也沒強迫自己非常認真的聽;不過有趣的是看戲劇的確比較不會精神渙散,有時候聽音樂會少了具象的事物是真的會分神的。
其實整齣戲都在等最後一幕,看丹頓以及他的友人們從搞革命到被抓被關,然後最後被送上斷頭台,其間不乏男女關係的穿插,也偶有露骨的演出。看劇就很徹底的顯示出自己的德文還有很大的加強空間,很多關鍵時刻的字句其實自己都會聽不明白。

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結束後去了格林兄弟中心,看到了非常洪偉的圖書館建築,雖然很氣派,但我想在裡面念書應該會有一種苦悶感吧,畢竟所有東西都那麼方方正正,排列整齊,讓人真覺得自己還活在德國中滿各種秩序規章(Ordnung)的鐵幕下。

__